《笼民》是香港电影中含有的现实主义力作,虽然已经过去了快30年了,但是这部经典依旧能够和现实相比照,而且能够延展出很多东西,比如贫民窟、蜗居、城中村等等,散发着一种悲天悯人的魅力。虽然这部电影将镜头对准的是边缘的弱势,但却是以纪录片的严谨来进行暗示,拍的非常讨巧,以小见大。
泰迪罗宾是一个游手好闲,爱贪小便宜的人,时不时地喜欢当“三只手”,居然连伤人也不放过。在他无所事事时,总喜欢和猴子为伴。阿森是个智力缺陷,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在半夜捉老鼠,然后在第二天的时候,看着它们吱啊吱地叫。
快要过一百岁生日的七十一李名炀,为人非常吝啬。当电视台的人来采访时,人家以为贫穷的他会有太多物质要求,但他只说自己希望找到当年解放时失散的哥哥陈十。当然,电视台只是为了显示一下,“算了,就当我帮下你吧。”拿到一台电视机,跟一把电风扇,然后坐着直升机环游香港一周。
黄家驹用一张稚美的脸生硬地饰演一个刚从监狱出来毛仔,他穿着牛仔短裤和花衬衫。有一天,他知道了,之前在一起的那些偷鸡摸狗的兄弟们开始信教,渐渐知道“做人,做不了圣人,也不一定要做贼”的道理。海阔天空的过程是,他打开一扇窗,然后走进了另一个拥挤的世界,展开了一段充满人情味的生活。
黄家驹,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主演的电影。其实导演找黄家驹,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的原因,但也可能是情理中,因为演得不是他,却像他,叛逆而纯真。就如导演说的一样:“想找一个在逆境中成长,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理想,叛逆但是给人好感的年轻人,只有黄家驹了。”
而故事的转折从响应政府拆除旧楼的号召开始,同时整个故事也进入到高潮部分。导演不仅让笼民对笼子走了感情,更加让观众对笼子有了感情。笼子已经将人们和外界彻底隔绝了,笼屋里恶劣的环境却已经成为笼民们的桃花源,没有一个人肯出来。笼屋终是要被强制拆除,只能被整个笼子装着搬出来。
最后一幕时,画面切向了动物园,里头的动物们依旧像当初住在笼屋里的人一样,无声无息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时光飞逝,曾经住在笼屋的几个人再次进来观看这个动物园,只不过有的已经老了,有的比从前更老,但他们依旧像老友再次相见一般,只是有很多人,也已经逝去。
时代在变化,香港在发展,“笼民”现象的消失,势在必然,但是其中的社会问题,对于笼屋的处理问题,非一朝一夕之事。“兴,百姓苦”,这种搬迁,也算是对底层人们的一种苦吧。而导演只是用镜头冷冷的记录。他也明白这是每个城市大跨步发展都要面临的问题,在他的镜头中警察是讲道理的。
因为电影的粗口太多,《笼民》被划分进限制级片,再加上整部电影的商业元素缺乏,反响没有被激起,所以,在豆瓣上标注看过的人不过6千余人。只不过,电影中的四人都已西去,唏嘘不已。
黄家驹在电影里面看上去异常年轻,其实这片子已经是92年的电影了,仅仅1年之后,家驹就离人们远去。他也走成了一代传奇,但是从未离开底层过,他的血脉扎根于大地,理想的翅膀海阔天空,才华横溢的根源是悲天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和《笼民》的内在气韵,是一脉相通的。
笼内看尽世间百态,笼外看遍现实冷暖。底层百姓的众生群像,狭窄空间一眼望穿。
本文由十点影视铺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每一篇影评都有相应的影视资源(上映),并且,如果你有想看的影视,关注点赞,转发收藏,留言评论或者私信就可以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