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当中有四大菩萨,他们分别指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以及地藏菩萨这四位神通广大的菩萨。
这四位菩萨都非常的强大,除了拥有无边的法力之外,连他们的坐骑也都有着强大的法力,而且各个都具有特殊的能力,更是成为了人们眼中的神兽。
01
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
《文殊般涅槃经》里说:佛灭后四百五十年,文殊到雪山,为五百仙人宣扬法化。
文殊菩萨的形象,一般是手持慧剑,骑乘狮子,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
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原为口首仙的青狮,万仙阵时执掌太极阵,被文殊菩萨以盘古幡破阵,随之被南极仙翁打回原形而成为文殊菩萨的坐骑。
以青狮为坐骑有何含义呢?狮子是百兽之王,一切野兽都怕狮子,而所以文殊菩萨坐骑代表着无所畏。以此来形容诸佛菩萨说法无畏,能降伏一切邪魔外道。也用狮子吼喻佛教威神,发大音声,震动世界。
所以,文殊菩萨坐骑是狮子告诉我们,文殊菩萨的智慧是真正的大勇猛智,能断诸无常。
02
普贤菩萨的坐骑:
六牙白象
据《因果经》等载,释迦牟尼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昼寝,梦六牙白象来降腹中,遂生释迦。《异部宗轮论》谓“一切菩萨入母胎时,做白象形”。
普贤菩萨的坐骑为六牙四神足白象。象的性情柔顺,白色喻为清净无染,因此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
一般的大象都是两根牙,为何普贤菩萨的坐骑却是六根牙呢?
普贤观经曰:“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
六牙是佛法中六波罗蜜的象征,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而四神足,又叫四如意足,就是成就究竟解脱所需要的四种力道:知足、常乐、心安、理得。
03
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
在佛教中,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并称“西方三圣”。
世人印象中,观音菩萨的形象多为手持杨枝净水站立状或是结跏趺坐于莲花台中,并不知晓观音菩萨也有坐骑。
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是原为金光仙的金毛犼,又名“朝天吼”。
犼是明清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凶猛异常,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
金毛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的习惯。通常蹲坐于皇家华表柱顶承露盘之上,对天咆哮,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当帝王巡游作乐时,它会嘶吼,望君归,理国事;而当国君久居宫闱时,它又会催请皇帝出宫,明察下情。
04
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
谛听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坐地听八百,卧耳闻三千”,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
传说谛听是地藏菩萨的坐骑,原身是一条白犬,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诗经·隰桑》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谛听的形象为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形态别致,似龙非龙、似虎非虎、似狮非狮、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因此又被称为“九不像”。
谛听集群兽的吉瑞之相于一身,汇聚众物的宽容为一体:它的虎头表示勇敢,有困难勇往直前、决不退让;独角象征能接受宇宙万物的信息,并能起到护身保险的作用;犬耳代表可以听到宇宙所有的声音,尤其善于听人的心,并以此分辨是非;龙身寓意顺心如意;狮尾表示有耐心、有雄心,万事坚持就是胜利;麒麟足则被视为四平八稳的象征。
地藏菩萨的大愿,是令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然后自己再成佛。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常年伏于地藏菩萨身旁而知晓佛理、通人性、辟邪恶、与人为善,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神兽。
佛教中四大菩萨象征着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悲智愿行,而他们的坐骑也对应着菩萨的象征意义。
青狮作为威慑的象征,是为文殊菩萨宣扬智慧佛法保驾护航;
六牙白象作为坚持、力量的象征,表达出普贤菩萨知行合一的实践与修行;
金毛犼作为传达民意的象征则体现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慈悲;
谛听作为吉祥如意的象征,表达出地藏菩萨的广大愿力。
除了四大菩萨的坐骑外,佛教中还有许多坐骑神兽:金刚手菩萨坐骑为蛇,虚空藏菩萨坐骑为马,弥勒菩萨坐骑为孔雀等。菩萨的坐骑不仅作为神兽而存在,它们更多地表达出菩萨们的象征意义及佛法义理,从而引导大众领悟修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