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造福百姓的清官廉吏,他们如同璀璨星辰般闪耀在历史的天幕上。这些官员中,有的因终身廉洁而名垂青史,有的则因贪腐无度而遗臭万年,比如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其聚敛的财富甚至超过了国库储备。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按照历史顺序,细数五位以清廉著称的古代官员的感人事迹。

首推北宋名臣包拯,这位被民间亲切称为\"包青天\"的清官代表,其故事至今仍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笔者曾有幸造访安徽合肥,漫步在芜湖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梧桐树下,北侧便是著名的包公祠。祠后有一片荷塘,当地人称之为\"包河\"。令人称奇的是,这里的莲藕竟然没有丝\",原来这是百姓用\"无丝\"谐音\"无私\",以此纪念包公的清廉品格。包拯官至开封府尹、御史中丞,在端州任职期间,当地盛产名砚,离任时却连一方砚台都未带走。他赈济灾民时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临终时仅以普通棺木下葬,陪葬品除衣物外别无他物。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数不胜数,被誉为\"中华第一廉吏\"实至名归。

第二位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这位出身名门的官员,在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避免了明朝的南迁。即便在朝中权臣倾轧的复杂环境中,他依然保持高洁品格。当权臣王震质问他为何不送礼时,于谦抖了抖空荡荡的衣袖反问:\"清风\"要不要?\"后来被抄家时,官兵惊讶地发现他家连门锁都没有,除了一件御赐的长袍和宝剑外,可谓家徒四壁。不死心的官兵掘地三尺,却只挖出了黄土。

展开全文

第三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海瑞。这位以刚直著称的官员在淳安县任职时,不畏权贵,重新丈量土地,公平赋税,让百姓感激涕零。他倾尽家财救济灾民,母亲过寿仅买了两斤肉。即便面对权臣严嵩的迫害,他仍带着棺材上任,视死如归。去世时,朝廷官员发现他的住所竟是用破布和竹子搭建的,连像样的墙壁都没有。百姓自发为他送葬,队伍绵延百里。

第四位是清朝的于成龙。这位山西籍官员在明朝时因不满科举舞弊而弃考。清朝入关后出仕,在康熙年间政绩斐然,却始终拒收任何馈赠。康熙帝曾亲眼目睹其妻用米糠煮粥的窘境。为官二十余载,家中无仆人、无余财,去世时仅剩几片烂菜叶。康熙帝赞其为\"清官第一\"。

最后一位是乾隆朝的王杰。在权臣和珅一手遮天的年代,唯有这位皇子的老师敢与之抗衡。和珅诬告他在家乡广置房产,经查实却是全村最破旧的房屋。告老还乡时,他带着几十口箱子,被人怀疑藏有金银,开箱后却发现除一箱书籍外全是石头。王杰解释这是为了维护帝王师表的体面,令嘉庆帝深受感动。

这五位清官——包拯的\"无丝\"莲藕、于谦的\"两袖清风\"、海瑞的\"竹篱茅舍\"、于成龙的\"米糠度日\"、王杰的\"石头充箱\"——他们的故事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读者朋友们,在狄仁杰、寇准、李鸿章、袁可立这四位历史人物中,哪一位的清廉形象最让您印象深刻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基于yolov8的NEU
晚礼服哪里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