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曾遇過關於「買鞋」的困擾,無論是喜歡的鞋款沒有自己的尺寸、外觀看起來美極了的鞋款卻穿起來不甚舒適,或是擁有大小腳的女孩無法決定到底該買哪一種尺寸等情形,都會讓女孩們的購物欲大減,也再再顯示了「試鞋」在買鞋程序中究竟有多重要。

其實,試鞋子這檔事還是有些專業依據可以參考的,如果妳也有這方面的疑惑,不妨來看看編輯彙整出的各種Dos and Don’ts,下次買鞋時就不需再為買錯尺寸而煩惱囉。

#1

試鞋前的準備&最適合試鞋的時間

下午至傍晚是最適合試鞋的時間,因為我們的雙腳會在高溫天氣中(早上與中午)膨脹,因此在白天晚些時候造訪鞋店,才能獲得較準確的試穿結果;另外,記得帶雙襪子去試鞋,想買運動鞋的女孩可帶厚一點的襪子(如吸汗棉襪),想買高跟鞋或淑女鞋的女孩則選擇薄一點的襪子(如隱形襪、絲襪等等)。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FILA KOREA 휠라 코리아 (@fila_korea)

#2

試鞋原則 – 尺寸

在試鞋時,兩隻腳都要一起試穿,並試著在堅硬的地面或地毯上行走,方能完整評估鞋款的舒適度;關於鞋款長度,則需確保最長腳趾到鞋子末端留有1/4~1/2英吋(大約一隻姆指的寬度)的活動空間,鞋子才不會穿起來過緊或過鬆。

此外,如果妳有大小腳,需購買較適合大腳的那個尺寸,若感覺小腳的鞋子略鬆,可以考慮使用鞋墊;另外,當鞋子在行走時,腳跟不能有上下滑動的情形,這可能會在長期穿著後引起摩擦生水泡,對足部健康也有不良影響。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Today is Levi's #501day how do you wear yours? @levis

A post shared by Tommy Ton (@tommyton) on May 20, 2017 at 9:48am PDT

許多人容易受到店員「鞋子會越穿越鬆」的說法而動搖,便揣著這樣的心理買下不合腳的尺寸,最終仍因尺寸過小而後悔退貨,這是因為每種製鞋材質的特性和伸縮性皆不相同,因此購買穿起來較舒適合腳的尺寸(通常會是較大號的尺寸)會是更明智的選擇。

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拋下「尺寸迷思」,畢竟每家製鞋工廠的尺寸模版都存在些微落差,因此自己感受的舒服程度會比那些標準化的數字更重要。

#3

試鞋原則 – 舒適度

購買鞋款時,需注意鞋子內部是否有任何會引起皮膚刺激的標籤、縫線或細節設計,通常皮革製的鞋款較不會有「磨腳」的問題,同時需觀察鞋底的厚度和設計,是否能保護足部不受尖銳物品刺傷?是否具有良好的抓地力,或是提供適當的緩衝增加行走的穩定度?

款式方面,綁帶鞋或使用魔鬼氈黏貼的鞋款,能較牢實地保護並緊貼雙腳,而使用鬆緊帶、拉鍊或釦子固定的鞋款,會讓鞋子隨著不同姿勢造成體積變化,穿起來無法像綁帶鞋或魔鬼氈鞋那般舒適且具機動性;另外,人人皆想入手一款的潮流指標「尖頭鞋」,因其前端缺乏活動性,容易對腳趾施壓而引起疼痛、甚至長雞眼,因此選購此類鞋款時需特別注重穿著的舒適度。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Backstage at Proenza Schouler Fall/Winter 2017 @proenzaschouler

A post shared by Tommy Ton (@tommyton) on Feb 14, 2017 at 7:22pm PST

最後,最難以達成、卻也與上述注意事項同樣重要的,便是在購買高跟鞋時選擇「鞋跟高度在3公分以下」的鞋款,方能防止幼細鞋跟對前足造成過大壓力,導致雙足疼痛甚至變形。

Cover via : @tommyton

Cover Art Design : Chara

社会团体属于什么性质(社团组织的单位性质分类及特点解析)
怎么还原WinXP电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