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破解电商平台加密协议盗取经营数据、利用黑客工具窃取用户信息……这些行为触犯刑法,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本文将带您快速厘清数据获取的法律边界,警惕触犯违法犯罪红线。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行为。

黄某某任职于某租机公司,负责网络运维工作。在此期间,他自学黑客技术,于一年内窃取多家同行的客户数据,非法获利17万元。2024年8月,黄某某被抓,后主动退缴赃款 17 万元,赔偿被害单位 28 万元并取得谅解。

检察机关依法对其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黄某某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即使数据公开,若存在绕过技术防护、突破反爬机制或违反Robots协议等情形,仍可能触犯法律红线。

❌ “数据是公开的,爬取不违法!”

点击更正

非法获取行为本身即具有违法性,是否牟利并非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 “我只是技术测试,没用来盈利,不构成违法犯罪!”

点击更正

直接实施违法行为的人员,同样需要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是公司要求我做的,个人无需承担责任!”

点击更正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核心资源,其获取与使用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技术须向善,行为须守界。唯有共同维护“合法获取、规范使用、主动监督”的数据生态,方能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推动数字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内容含AI生成图片,注意甄别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厦门检察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厦门检察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原标题:《网络安全宣传周 | 爬取数据也可能犯罪?一文读懂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android关闭触摸提示音,Android取消和开启View或则ViewGroup点击带有提示音
试驾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