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代五大天书——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尚书、河图洛书,人们能够从五大天书中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五大天书,即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尚书、河图洛书,五大天书大都是关于自然法则以及宇宙基本变化规律的书,与九天玄女所授的单一内容的天书相比,不是某一时段某一战法的兵符,而是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大略,人们能够从五大天书中领略古老而神秘的智慧。,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具有流传时间早、影响深远、能得到考古发掘物件或实地实物相印证的特点。经过数千年口耳相授、世代相传和不同时期不同文字的记述整理,是古代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提供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营养,这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四、中国古代五大天书记述的是距今7000多年至3000多年前的人和亊,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多个灿烂的文明发祥地。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国,是当时最早最先进的文明摇篮,还有爱琴文明和印第安文明。在这些古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一脉相承没有中断,而其他古文明却中断或衰落了。印度古文明到公元前1800年出现衰落之象,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1000年左右便中断了,埃及古文明公元前500年便衰亡了,爱琴文明持续时间仅2000年左右,玛雅文明持续时间仅1000年。
距今七千多年至四千年前,华夏大地各氏族部落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原始文化和古文化,出现过诸多创世英雄和历史伟人或圣德之君,人们称之为人文初祖或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究竟所指何人?比较通行的或多数史学家认同的三皇是指伏羲、女娲、炎帝,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位上古帝王。 三皇五帝的历史,是文明史之前的历史与原始社会史。三皇五帝是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人物,大致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阶段,是距今7000多年至4000多年前之间的人和事。时间上可追溯到伏羲至虞舜年代,伏羲与虞舜起止年代分别为公元前5341年—公元前4082年和公元前2173年—公元前2146年。
五、现代考古学的新发现表明,中国远古文明历史比传说史料和文献古籍记载的时间要长得多
传说史料有别于信史,但传说并非全是凭空杜撰而成的空穴来风。在传说史料中,往往可能保留一部分世代口头相传的信息。远古神话传说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中国神话一般分为神话、传说、仙话三种,通过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显示为对某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解释。中国创世神话主要有天地开辟神话和人类文明起源神话,诸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黄帝战蚩尤、后稷播种、仓颉造字、共工头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等。最初的文字记载可在中国古代五大天书等古老典籍中找到优美浪漫动人的神话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
中国自古就有修史的传统,自有文字产生以来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就当前传世的典籍来看,《易经》的成书年代最为久远,成书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周易之前,还有夏易《连山》和殷易《归藏》,说明在距今约4000年《易》已成为原始的文献载体。《尚书》记载的是尧舜禹时期的史实,《竹书纪年》基本准确记载了从尧到周幽王历代帝王世系、在位年数,还补充了《尚书·尧典》和《史记》所缺少的内容。
三皇五帝从伏羲算起,中国文明已有7000多年。中国自古就有修史的传统,自有文字产生以来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献古籍。近百年来考古发掘的地下文物,遍及全国各地的史前遗址有7000多处,地下文物给古史传说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不断把中国文明史向前延伸,远古文明历史比文献古籍记载的时间要长得多。
现代考古学的新成就,好比一部又一部“无字地书”,也是没有经过人为篡改的真实可靠的史书。只要采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倡导的“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的二重证据法,进行实事求是地鉴析和印证,就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考古发掘一次次证明:构成中国文明诸要素发生和创始的时间,比古籍史典所记载的要早得多;中国文明是多元一体的,黄河、长江流域等不同的文明发源地有六七个之多;中国文明史不只五千年,远古初始文明的起始时间至今已有八千或一万年以上。中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的排序,不应排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后。
以5000年前后的中华远古文明为中心点,把古史传说、经史典籍与地下文物的历史碎片由点到线再扩展到面地进行链接整合,就能复活源远流长的中国远古文明。只要把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与传说史料、文献古籍记载加以链接,中国远古文明的真实面目就越来越清晰。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之《易经》(后续)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之《黄帝内经》(后续)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之《山海经》(后续)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之《尚书》(后续)
中国古代五大天书之《河图洛书》(后续)
主要参考文献:
[1] 司马迁著,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
[2] 中国历史博物馆编著,华夏文明史,朝华出版社,2002年;
[3] 郭辉东,三皇五帝之说及舜葬九嶷考辨,舜文化论文集第一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郭辉东,南蛮的上古远祖蚩尤——兼谈九黎、三苗、盘瓠与南蛮的族源和迁徙,宗教哲学2011年第3期;
[5] 郭辉东、吕芳文,从东西方古代文明比较研究看虞舜在世界文明史的作用与影响[M],虞舜大典·古文献卷·上,岳麓书社,2009年,第392页至402页;
[6] 郭辉东,大禹治水与东西方治水理念比较研究(未正式发表);
[7] 郭辉东、吕芳文,中华远古文明文明的链接整合与启示,2014年10月22日青岛召开的“鲁台五帝年代考”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
[8] 郭辉东,东西方治国理政思路历程探析,2015年9月24日依法治国与舜文化研讨会(宁远)交流论文,2015年10月1日郭辉东万化境博文。
本文作者:郭辉东(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参事,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015年1月2日于美国加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