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下反切治小切頁碼第97頁,第4字續丁孫
𦘟異體肇、𢾹
擊也。从攴,肈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六反切池沼反頁碼第259頁,第3行,第2字述
撃也。從攴,肈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下反切………古音第-部頁碼第504頁,第-字許惟賢第226頁,第-字
◆ 文七十八。
段注宋本作七十七。按:古無肇、𣀩二字。𣀩者,《土部》壞之籒文。肇者,《戈部》肈之俗字。《玉篇》云:肇,俗肈字。《五經文字》云:肈作肇譌。可證也。經典《釋文》、《開成石經》肈皆從戈。近經典皆改從攵。妄人竄入《說文》,甚矣,此書攷正之不可緩也。今𠛹二字以還古,實七十六字。
字形解说字始見於金文,異體眾多,基本結構主要從?、從聿,可隸作肇、、肈、、等字,已作始意。篆文有收〈戈部〉的肈和〈戶部〉的肁。《說文》:「肈,上諱。」此避漢和帝諱。李舟《切韻》:「肈,擊也。」字宜從戈、肁聲。段注:「按古有肈無肇,从戈之肈,漢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肁者,始開也,引伸爲凡始。漢人肁字不行,衹用肈字訓始。」《說文》:「肁,始開也。从戶、从聿。」段注:「引伸為凡始之偁。凡經傳言肈,始者,皆肁之叚借,肈行而肁廢矣。」大徐本《說文》的〈攴部〉有增肇字:「肇,擊也。从攴肈省聲。」此字原《說文》未收。隸書字從殳。楷書則改從攴,楷書以後字形因承不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肇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191頁,第2字2陳昌治本第261頁,第5字3黃侃手批第208頁4說文校箋第128頁,第1字5說文考正第123頁,第1字6說文今釋第434頁,第3字7說文約注第744頁,第3字8說文探原第1745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631頁,第2字10說文標整第77頁,第8字11標注說文第127頁,第4字12說文注箋第947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3623頁【補遺】第16542頁14通訓定聲第1313頁,第5字15說文義證第258頁【崇文】第1029頁16說文句讀第368頁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14頁,第1字18古字釋要第331頁,第1字